亳州

首页>地方频道>亳州

亳州:“两强一增”力推农业由大变强

  到2025年,力争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.8万元/人、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0760元/亩,均较2020年翻一番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%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%、提高2个百分点,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……日前,《亳州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方案(2022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印发,明确了未来发展目标。

  亳州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,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发挥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的牵引作用,实施“两强一增”行动,推动亳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,推进乡村产业振兴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实施六大行动为农业注入科技动能

  根据《方案》,亳州市将在科技强农方面实施农业“四新”科技成果转化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、种养业提质增效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、农业绿色循环发展、数字赋农六大行动。

  农业“四新”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不仅将大力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装备,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,还将采取“聘、选、派、育”等方式,持续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,力争2025年实现选派科技特派员帮扶行政村全覆盖,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。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,加强县、乡(镇)两级农技队伍建设,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,每年每县区招募特聘农技员5人、招募特聘动物防疫员20人,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3050人次。

 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“芯片”,《方案》提出,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,推进我市种业发展。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,支持和指导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圃建设,配合省农业农村厅收集保存畜牧种质资源100份,建设和完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1个。积极参与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。扶优扶强种业企业,鼓励农作物育种企业开展南繁科研育种工作,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1个。

  亳州市将继续创响亳州农产品,把亳州农业资源、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、市场优势,开展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。到2025年,发展优质专用粮食850万亩,新增设施蔬果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,食用菌产量达到4.32万吨、产值达到3.11亿元,推进畜禽绿色健康养殖、规模养殖比重稳定在80%以上,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400亩,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到12万亩。培育有影响力的“绿色亳农”品牌,全市有效使用绿色、有机地标总数达到360个。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规模化、规范化发展,力争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0万亩。

  另外,亳州市还将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。着力建设“千百亿”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,依托国家级、省市级龙头企业,重点打造中药材超千亿全产业链,粮食加工、畜禽加工、蔬果加工等3个超百亿全产业链,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。加快“一县一业”全产业链创建,到2025年累计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0个以上。实施农产品加工“五个一批”工程,重点培育百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、5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、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,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,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2300亿元。

  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主要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、投入品减量化、废弃物资源化、产业模式生态化,积极争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。推进农作制度创新,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、膜下滴灌等技术,化肥、农药利用率达43%,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%以上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%以上。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、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,回收率达85%以上。

  数字赋农行动致力于加快农业农村生产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数字化改造,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制高点。积极打造中药材产业互联网,推进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、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,新增数字农业工厂5个、数字农业应用场景8个。实施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,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,努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力争2025年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160亿元,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35亿元。

  培训农机手1.08万名加快“机械换人”进程

 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,在机械强农方面,亳州市主要实施农机制造产业培育、农机研制补短板、全程机械化推进、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、农业“标准地”改革、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6大行动。

  根据《方案》,亳州市将充分发挥亳州粮食、中药材和蔬菜等特色产业优势,开展农机制造产业培育行动,通过培育和招引农机装备项目,发展适合平原地区粮食生产、中药材加工、蔬菜采收等适用农机装备。依托科技计划,重点支持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研发制造,促进中药材农机装备技术改造升级,实现农机制造产业提质增效。

  在开展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中,亳州市将开展农业机械需求调查,重点梳理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、中药材和蔬菜等特色产业装备需求情况,编制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。同时配合做好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推广联盟组建任务,依托培育和招引农机装备项目,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科技计划(专项)和首台套政策支持,支持适应平原地区主粮生产的大型、智能、稳定性强的农机装备研制以及适应养殖业发展的农机装备研制,并在企业技术改造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政策中予以倾斜支持。

  《方案》要求,要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。加快农机更新换代,调整优化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等支持政策,逐步淘汰老旧机械,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30%。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,加快经济作物和畜牧、渔业生产农机装备应用,到2025年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%,畜牧业、渔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60%。深化农机农艺融合,推进作物品种、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,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6个。

  同时,亳州市还将继续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,加强县域统筹规划布局,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,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2个,实现农业乡镇全覆盖。培育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,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,加快“机械换人”进程,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640名、农机手1.08万名。加快农机智能调度信息平台建设,联通农机化服务大数据,实现管供需智能化对接,提升农机管理、服务和应急能力。

  2022年,亳州市将选取一个县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,建设千亩片、万亩方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,实施农业“标准地”改革行动。不断优化耕地功能空间布局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,防止“非粮化”,提高土地产出率。各县区要结合实际,积极探索推广“一块田”改革经验,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,深化“田长制”改革,新建高标准农田84万亩。

  面向长三角市场需求,亳州市将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,规划建设改造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、集配中心、产地市场,配备预冷加工、冷藏保鲜等冷链设施,打造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。以蔬菜、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为重点,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,新增冷藏保鲜设施320个、库容32万立方米。

  落实本地就业“121”计划在家就能工资性收入倍增

  促进农民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。《方案》明确提出,要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、财产性收入扩量、经营性收入壮大、转移性收入提升4大行动,让农民的“腰包”鼓起来。

  在工资性收入方面,亳州市将落实农村居民本地就业“121”计划,让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,收入2万元以上,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1万元。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,支持县域发展规模体量大、专业化程度高、延伸配套性好、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(基地),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,发挥好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保障作用。

  在财产性收入方面,亳州市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,盘活各类资源资产,充分释放改革红利。推广“大托管”“股份合作”等模式,积极推进土地出租、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,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65%,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50%。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,到2025年,“三变”改革的村达85%以上。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,积极通过财政扶持资金、盘活集体资产等形式,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,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2022年达13%、2025年达15%以上,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收益,力争全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翻一番。

  《方案》提出,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,推进粮头食尾、农头工尾等小加工,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,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,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、留给农民。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引导联合合作,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。全市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数量均稳定在2万个左右,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22年达2700个、2025年达2850个。

  另外,亳州市还将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。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,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3000人次以上。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,让农民工留得住、能就业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,逐步提高“8+1”综合救助标准,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6284
收藏
分享